2024年11月22日

游记 | 海派文化之源、“上海的梵蒂冈”——徐家汇的那些云彩般的故事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1月24日 09:29 |
播放
徐家汇天主堂(图:基督时报/舒念) 徐家汇天主堂(图:基督时报/舒念)

上海是一座虽然历史不长,但却沉淀了不少历史故事的神奇的城市。

提到上海,每个人可能都有对她的初印象就是一种国际化的大都市——港湾林立的上海滩、风格各异的各色建筑、铺满整条街道的法国梧桐……其实,早在这些出现之前,蓬勃生机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在这里展开着,更有一处不大地方集中了许多建筑群,见证了国人“最早看西方”的历史——这地方便是徐家汇。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看到徐家汇在文化和历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学者评价说,“徐家汇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最具规模与影响的西方文化传播源,也是海派文化的源头。”它不仅是一个中西邂逅之地,也可以说,并不大的徐家汇仿佛是一部小小的浓缩版的上海城市史。

徐家汇不仅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更曾被称为是“上海的梵蒂冈”,是曾经中国的天主教历史的沉淀之处。笔者有幸和几位弟兄姐妹在一位朋友的带领下,用半天的时间游览了大半个徐家汇,重温了许多当年天主教的宣教士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故事。

徐家汇的那些历史故事

一、圣衣女修院

上海电影博物馆现存的一栋米色建筑便是曾经的天主教加尔默罗修会女修院的原址。天主教加尔默罗修会女修院又被称为是“圣衣女修院”,是天主教影响最大的修会之一,也是一座风格严谨的修道院,以克己修身祈祷为己念。

入会的女修士都是经过严格而精细的挑选的,可以说是千里挑一了。入会后,女修士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全身心地沉浸在祈祷中,就连睡梦中也是祈祷的状态。她们的修道是为全世界每一个被忽略的角落祈祷,用祈祷撑起了整个世界,她们的故事也传遍了全世界。一些作家例如雨果、葛朗台等,把她们的故事写进自己的作品。

二、土山湾孤儿院

上海土山湾博物馆只是当年土山湾孤儿院原址的一小部分。

土山湾孤儿院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慈善场所,也是世界慈善事业最出名的案例之一。由于梳理附近河道淤泥堆积如山、河流弯曲,故称之为土山湾。

当人们深处天灾人祸之时,受害最严重的当属孩子们了。战争、饥荒、瘟疫使得孩子流离失所、无人照管。天主教的传教士在上海郊野一带发现了不少的孤儿,于是就建立了土山湾孤儿院以便收养他们。

不过,传教士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收养了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更是邀请了很多天主教优秀的老师过来,教导他们学习一门手艺,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还好开设了不少工作坊以培养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来谋生。

在这里,中国人第一次拿起油画笔和素描笔,组成了中国最早的交响乐队,木雕、美术、彩绘玻璃、铸铜铸铁、印刷、刺绣等各种技艺,孩子们是手到擒来。他们的作品非常精美,甚至可以接到远渡重洋的订单,一些上海富庶人家还喜欢到这里来挑选女婿。虽然他们起初的人生可能是灰色的、破碎悲惨的,但是上帝借着宣教士的奉献和爱大大地祝福了他们。

虽然现在土山湾孤儿院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美好的故事仍存留在人间。

三、光启公园

提起徐家汇的起源,就不能不提明朝士大夫徐光启。他不仅是徐家汇文明的源头,他个人的信仰经历和学术成也奠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石,他更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渊源。

徐光启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第一个接受基督信仰的,他不仅是一个科学家、农学家、天文学家、军事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个基督教神学家。他也是把几何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徐光启公园是徐光启买下来的一块农业试验基地,也是他的墓园。他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农业试验和研究,并在这里引进、试种番薯,并写下《甘薯疏》在全国推广,大大缓解了许多地区灾年粮食缺乏的问题。

徐光启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十字架的墓碑,墓碑的下方篆刻着马相伯所写的碑文。碑文记录了基督教第三次入华的缩影,从沙勿略到利玛窦,再到徐光启与利玛窦历史性的会面等。马相伯评价其信仰为“石弗烂兮矢弗谖”。

历史资料记录说,徐公生活简单朴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祈祷读经,随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的著作有诸多,包括《农政全书》、《崇祯历书》、《几何原本》、《徐氏庖言》等。

四、徐家汇天主教藏书楼

徐家汇天主教藏书楼是现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在欧洲学术界是鼎鼎大名的,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藏书楼原是耶稣会在中国的研究基地和出版基地,在此编辑出版了世界第一部西方语言的中国小百科全书、出版了教会书籍与刊物,还将中国孔子、孟子、老子等重要著作与文献翻译介绍到西方,同时还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

藏书楼为南北交错两幢建筑:北楼的上层为西文书库,布局和藏书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藏有西式经典书籍、天主教珍贵书籍等;下层原为中文书库,仿照明宁波天一阁风格,其中藏有中国各个朝代不同地方的地方志,这些全是天主教宣教士收集典藏的。因为天主教进入中国后,非常注重研究中国当地国情、文化和风土人情等。

五、徐汇中学与启明中学

除了孤儿院,当时的天主教在中国还开设了大量的学校,徐汇公学和启明女子中学便是其中之一,即当今的徐汇中学和上海第四中学。

徐汇中学又称“圣依纳爵”公学,酝酿于1842年,正式创办于1850年,是近代天主教在上海按照西式教育所创办的学校,也被称为是“西学东渐第一校”。起初,天主教是将原来的私塾逐步添加西式教育科目,在1850年正式创立了学校。

启明女子中学于1867年建立,培养了中国许多优秀女性,钱钟书的妻子、著名的翻译家杨绛先生就就读于此。她所写的《劳神父》便是此校的老师之一。

观后收获与感受

除了这些地方,徐家汇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比如天主教在中国大陆创办的第一所修道院——大修院、徐家汇天主堂、徐家汇公园等,这些本身都有很多丰富的历史故事和见证。

参观之后,同行的几位弟兄姐妹有很多感慨。Issac弟兄说,虽然整个参观过程都是步行,却丝毫没有疲乏的感觉,而是“沉浸在时空倒转的体验中,仿佛穿越回数百年前的上海,体验沧海桑田的变幻,与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为信仰辛苦做工的先哲圣徒们作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感受真的是非常美好和难得的” 。 

 他补充说:“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各样生活的缠累和捆绑,放不下束缚我们的重担来抬头仰望这些云彩般美好的见证。今天是一次灵魂的朝圣,向先哲圣徒们的致敬,这些圣徒们...他们并没有离开我们。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遗忘才是。”

keke姊妹分享说:“从前只知道徐光启是很优秀的科学家,但不知道原来他是主的仆人。他是主早就放在中国、用他唤醒同胞的其中一环。……徐光启用半生追寻真理真道,终于与主的使者相遇。”

小花姊妹说:“当拨开历史迷雾努力去还原脚下的土地曾经发生的事,哪怕仅仅瞥见一隅,就足以被主伟大的作为所震撼。历史虽然如土山湾里的雕花牌楼一样,后面尽力还原的却无论如何都远不及原来的迷人,那仅仅已经还原的部分就足以撼动心灵。几百年前,主的仆人这些宣教士的生命和那些长达180年藏匿的平信徒的敬拜生活,也是深深震撼我,让我从现在繁琐忙乱的日常中跳出来,用历史的广角、主的聚光灯下去看待当下,深主恩如此浩大。”

笔者后记

常常也许就在我们所居住的不同的地方就有很多历史遗迹之地。带领参观的老师分享说,其实我们日常中就可以去参观这些地方,而且比如带着自己的朋友、家人在周末的时候,去自己所在的城市一些的这些景点走看看逛逛,与他们一同分享曾经的历史故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